金鼎电钻的发展历史和原理
发布时间:2020-06-30 点击次数:次
金鼎电钻大多数的人都使用过,但是电钻的发展历史大多数的人估计都不知道,我们就来说一下电钻的原理和电钻的发展史。
金鼎电钻的原理是由电磁旋转或者电磁往复式电动机的转子转动后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钻头进行刮削物体表面,继续挺进深度直至孔的成型。

金鼎电钻的发展历史
世界电动工具的诞生就是从电钻产品开始的——1895年,德国Fein公司研制出世界上*台直流电钻,这台电钻重量14公斤,外壳用铸铁制成,只能在钢板上钻4毫米的孔。随后出现了三相工频(50Hz)电钻,但电动机转速没能突破3000r/min。
1914年,出现了单相串激电动机驱动的电钻,电动机转速达10000r/min以上。
1927年,出现了供电频率为150~200Hz的中频电钻,它既具有单相串激电动机转速高的优点,又具有三相工频电动机结构简单、可靠的优点,但因需用中频电流供电,使用受到限制。
60年代,出现了用镍镉电池作电源的无电源线的电池式电钻。
电钻之前用铸铁作外壳,后改用铝合金作外壳。60年代,热塑性工程塑料在电钻上获得应用,并实现了电钻的双重绝缘。
60年代还出现了电子调速电钻。这种电钻利用晶闸管等元件组成电子线路,以开关揿钮被揿入的深度不同来调节转速,从而使电钻在使用时能按被加工对象的不同(如材料不同、钻孔直径大小等),选择不同的转速。